石寒的画作,可觉出一种深邃而厚重的苍润感,整体读结构――从构图、设色到黑白灰面积、形状及色度的协调配比,都能夺人心魄。这里我感受到的,还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,还在于它所造成的画境和情势: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和焕发力。面对他的作品时,我们可以“阅读他的心”,感受到一种情感上的撞击力,受到一种激励,使自己的心亦活跃起来。其作品,是有个性的,少有伪饰,起码,因为它的纯真,使你在精神上获得某些快感。
我以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除了要坚持不懈地修身养性,勇于创造之外,还要多读些书,而且,要尽可能地沉潜到民族文化和人类传统文化的深层中去,要悟出规律性的东西来,而不是仅取皮毛、不取其核其质。石寒年纪尚轻,却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,他的方向对头,所以他的画作才能于美质中透出一种精神性。
——摘自刘玉山2002年青岛《石寒中国画展前言》
(刘玉山,国家艺教委委员,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,北京荣宝斋副董事长)
石寒是一位好读书、善思考的青年画家,他对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学说的理解是彻透的,他又数十次赴名山大川写生采风,因此,他自有独到的山水画观。他的画面饱满而不腻塞、含蓄而不艰涩、单纯而不淡薄。他不以一览无余的刻画为能事,他总是制造出一种神秘幽远的气氛。读他的画作,我们似乎感知到大自然内在的生命节律,我们仿佛能体会到山川血脉的奔涌与起伏,山水精神由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。
——摘自黄养辉1998年《美术报》“夺其神韵-石寒的山水画艺术”一文
(黄养辉,已故南京大学教授、著名书画家、美术教育家,曾任徐悲鸿秘书二十年)
石寒笔下的山水画,气势开张,笔墨雄厚,意境迷离。所作无甜俗之感和小家子气,画风兼容雄浑与秀美。他崇尚自然,敏悟山水之气,在创作中能博采众长,熔铸古今。他酷爱读书,尤倾心于中国古典美学、哲学理论,从中汲取所需,丰厚了自己的创作底蕴。
——摘自凤子1994年《文学报》“艺术长廊-石寒作品欣赏”一文
(成莫愁,笔名凤子,著名记者、作家、文艺评论家)
我初读石寒画作,即被其内在美所震撼。细读画中混沌的深邃神韵和造化涌动的生命力,我忘记自己是在狭促的画室中,只觉得置身苍茫,呼嘘云雾,清泉洗耳,飞瀑荡胸,熙攘污浊之气尽消,清雅浩然之气令人心旷神怡。近年来,石寒在创作之余,还着力于美术理论研究,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,由此可见他的修养和功力。在他的画中,我既感到了传统的深厚,又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清新,他的画是有源之水,在流向远方时又有新流不断注入。无源之水何以流长?相信石寒的艺术将来必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。
——摘自徐立忠2000年《生活导报》“造化神韵-读石寒画作”一文
(徐立忠,著名画家、雕塑家)
石寒的水墨山水追求的是“有意味的形式”,并非如“照相”般的所谓“超写实”的写实,翻阅他的野外水墨写生画册,他关注的是山水的“范式”,是山峦的肌理,是流水的叮咚,是树木花草的气息。他的写生不同于那些肩背照相机的采风画家――只是描摹眼中的真实,继而再将风景移入创作中。而石寒所追求的是“得意可忘形”,表现出超越自然风景的“观念”中的风景。我以为,这才是理解了中国画传统写意的真谛。石寒所精心营造的是“意境”而非“风景”。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,李可染的话道出了山水画的真谛,在画面上构筑内心的精神世界是石寒的追求。
近年来,石寒的笔墨追求也渐渐从纯净清丽到苍劲厚重,画面上呈现的是残墨秃笔挥洒的“粗头乱服”。读他的山水画,读到的是一层层的“渍墨”,有淡至深再到厚,在这“粗服乱头”里蕴含的却是真诚的性灵。在意境的营造上,他注重画面的气势和蕴涵,他表现磅礴山水的形胜的同时,也着意于灵性的张扬,从而体现出动人心魄的精神境界。
——摘自薛原2002年《科技与艺术》“心揽千峰师造化”一文
(薛原,著名作家、文艺评论家)
石寒以内化的传统话语,表达了一个雄浑壮美而又俊挺的山水境界,他的作品意境隽永、深邃,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浑厚苍重而又秀美文气的山水世界。画作墨气氤氲,氛围玄秘,既内敛由外放,山势追求整体感与空白的对比和映衬,打破传统山水画的程式化,山石造型更具形式感。淡化色彩,以水墨和线条作为造型的元素,用笔俊逸而不失苍秀,画面虚实相生,知白守黑,素朴而又蕴含禅理道趣,机杼自出。
石寒以其良好的学养和对传统艺术的生发与重诉,以及他对自然山水本体的纵深探索,使他的山水画境界高远、气象博大。我想,他对传统绘画精神的复归和重读,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个体完成可提供无限可能的再一次明证,也是对本土文化悲观论的再一次无声回击。
——摘自萧联强2006年《美术大鉴》“回眸与正读”一文
(萧联强,《美术大鉴》编辑)
我们仔细阅读石寒的作品,对其艺术作了梳理。他的山水创作,以情驱笔,以意写形,幽冥深邃,可居可游。立意布局深得传统精髓,虚实相生,气韵生动。他用书法作画,以墨求气,以线求骨,以点求韵,用墨注重浓淡干湿,用笔讲究轻重缓急,富有韵律美、节奏美。
他的作品主要特点一是用诗意造境。由自然之景升华为诗的意境,流露出感人的文思美蕴。二是以笔墨写形。没有雕琢痕迹,草草几笔便将物象之“形”传神地“写”了出来。作品轻松、灵动全赖于此,细心者可窥其奥妙。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静静品读,会被其透出的自然无为、淡泊名利的老庄思想所吸引,进入“物我两忘”、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,这就是其魅力所在。
石寒博学洞达,才气纵横,于画之外涉猎书法、篆刻、诗词以及艺术评论诸多领域,凭籍深厚的文化学养,我们相信,石寒定能达到他所企求的艺术高峰。
——摘自谢林2006年《丹青典藏》长夏篇《石寒作品集》序言
(谢林,著名艺术评论家,《丹青典藏》编辑)
读石寒的山水画,给我第一感觉是他有着意在笔先、得心应手的笔墨线条。不论是画山,还是写水,都似在作书一样,有流动感、飘逸感,物象随着他流走的线条而生,形成生动活泼之象,表现出千姿百态的画面,一无滞疑之迹,这成为他山水画的一大特色。
繁中见逸,悠然自得,是石寒山水画的又一个特点。在他的画中,没有寥寥数笔之作,而大多呈现的是满构图,但他善于运用空白,不给人以满的感觉。他很擅长画云,让云成为画中的流动之气、生动之韵,能让人展开审美创造的想象:心随其飞云飘动、思随其云涛翻滚,产生奇妙变幻之境。
读石寒的山水画,再一个特点就是他能不事雕琢、自出新意。他采用线条的枯湿浓淡渗透出自然变化,依托水墨,对物象进行删繁提炼,使笔下的山水在用笔上产生极大的随心性,使之成为了进行自我实现心中之象的载体,而不是故意刻画、制作、裁剪。这正是其画的可贵处,也是他的画能让人品味再三而百读不厌的原委。
——摘自叶鹏飞2006年《文艺报》“情动形言,自出高境—读石寒的山水画”一文
(叶鹏飞,中国书协编委,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,著名书画家、艺术理论家、诗人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